完结
-----正文-----
佛前朦朦胧胧的烛光下,弄月闭着眼轻声诵经,听闻门外隐隐约约有僧人说,有贵客来了,也未能惊动他。
身后响起沉重的脚步声,弄月只当是和尚来佛堂添灯油,那脚步声却不声不响地停在了他身后。
足有半晌的宁静,沈晏注视着面前被烛光笼罩的身影,他的轮廓被镀上一层金边。那人似乎念完了经文,起身时刚刚转过半个身子,便跌坐在地。
那双清澈的眸子上蒙了一层水雾,直勾勾地看着他的脸,似乎在辨认是否真的是他。
和尚将水倒进水缸,看到这一幕,远远地愣住了。曾经那个冷得像石头一样的男人扑上去,紧紧地抱住了沈晏。
烛光下,弄月的脸廓无比柔和,沈晏看着他脸上的表情,从惊骇到欣喜,再到泫然若泣,又看看佛像旁边那个空荡荡的位置,似乎明白了什么。
弄月的脸埋在沈晏怀里,一年未见,他像是一头在雨里淋了一路的小鹿,突然一脑袋扎进和煦的阳光里。将近两千年的生命里,这个男人点亮了他的第一盏明灯,他瓷一般光滑细腻的躯体上,仍有他留下的余温。
来年,雪霁初晴,听雨寺迎来了鲜少有的艳阳天。玉卿山下摆摊的小贩沿着路点上红灯笼,从京城到远郊,每个人家都是热闹的气氛。一对僧人从听雨寺下山,有说有笑地在集市上走走停停,神色轻松愉快,全然不像是寺庙里不食人间烟火的僧人。
有小贩热情地拦上来,手里拿着一个玩意儿凑上来。
“您看看,这做工多精细,给您爱人买一个吧!”
低头一看,那人手里捧着一个精致的小瓷人,手里抱着琵琶,像极了当年小和尚捡回来的那个。
弄月抱着沈晏的胳膊,抿着嘴笑弯了眉眼。沈晏也笑了,爽快地掏了钱。
“好。”
玉卿山一带流传着一个传说,听雨寺是钟灵毓秀的宝地,在这里孕育了一个妖怪。妖怪经历了爱和思念,才变成了神仙。每到夜晚,玉卿山上便萦绕着断断续续的琵琶声,时而慷慨激昂,时而辗转万千,琵琶声被雨声淹没,好像在讲述这千年古寺里的一场风雨。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