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正文-----
“那么多人都找你签,我要是你一定高兴死了。”陶克婉说。
“你不是也给那谁签了?”尤加利说,‘那谁’是陶克婉曾经的小男朋友。
“不签的话感觉不好。”陶克婉说。
“是啊,不签的话感觉不好。”尤加利说。
“你觉得今天你签的那些女生里面哪个最好看?”
“没记住。”尤加利说。
于是尤加利校服胸前,‘陶克婉’三个字的签名这才显出亲密来。
“陶克婉。”尤加利叫陶克婉的名字。
“嗯?”
“你说接吻时什么感觉啊?”尤加利问了一个问题。
陶克婉吓了一跳。
“别和我说你不知道,”尤加利伸手拿过陶克婉手中的杂志,“别跟我装啊。”
陶克婉初二的时候,班级里忽然成了很多对小情侣,大家都管一楼侧边楼梯的转角叫‘接吻角’,因为那里经常有人窝在那里接吻,偶尔下一楼的同学会撞见。很多人都在那里见过陶克婉,还有陶克婉的小男友。
“亲多了就没感觉了。”陶克婉说得笼统。
“你那么会写,这回事就这么简单?”尤加利说。
听到尤加利这样夸奖,陶克婉有些心虚。陶克婉语文很好,每次考试语文单科成绩都是第一。陶克婉作文也写得好,常常被当做范文。这就引出陶克婉嫉妒尤加利的另外一点,她嫉妒尤加利的才情。
是才情不是才华,陶克婉认真比较过这两个词语。
陶克婉很清楚,她写作文,都是从往常的积累里截取片段,写一个活泼的人物就化用曹雪芹怎么描写王熙凤,写底层人物就化用老舍怎么写祥子。自小学以来,她的书写都是范例的仿写,都是模范的变体,几百字的作文,只要她化用一两句比喻或者排比,设置一个转折,就很轻易地成为范文。这和怎么博得长辈和同学的好感一样,是陶克婉习得很好的课程。
尤加利和陶克婉的文字是完全两样。
尤加利的作文一塌糊涂,语文老师都这么觉得。尤加利的作文里充斥着莫名其妙的感叹,让人怀疑她在凑字。
陶克婉初中时被语文老师表扬的最夸张的一次,是因为陶克婉的作文中写了这样一句:
“希望是唯一的信仰,信仰是唯一的行囊,前路漫漫,总向着希望前行。”
语文老师是个极干练的人,读同学的作文也铿锵得厉害,读到“希望是唯一的信仰,信仰是唯一的行囊”的时候,她停下来啧啧有声,并和全班同学说:“看看人家的文笔,都学着点。”
有几个班级里对文字敏感的学生脸上浮出真真假假的欣赏和真的不服。
陶克婉把这句放在了作文的最后一段,教材解析上写过几百遍的赏析,那叫做‘结尾处的画龙点睛之笔’。
若这场情节有特写,那么一定要特写到陶克婉暗藏尴尬的眼睛,还有因为太过无所适从而停顿的双手。倘若老师光是表扬作文也就罢了,还把那个句子点出来,不是抄袭,但那个句子是陶克婉化用的,化用了尤加利的句子。
“爱你是唯一的信仰,信仰是唯一的行囊,默念只默,相爱一场,吾爱未央。”
这个句子写在陶克婉一本言情小说的扉页,用铅笔写的,笔迹潦草,显出书写的人没什么停顿,就把心中所想写了出来。
初中的陶克婉看到之后就很喜欢,问了才知道那是尤加利读过那本小说之后的感悟。尤加利说不好意思,我看完你的书后乱写的,我给你蹭掉吧。
陶克婉说不用了,留着吧。
那本言情小说写的是一个高僧和一个女子的故事,用我们的眼光来看文笔算不上烂俗,虽然这故事的主角设置有些烂俗。剧情嘛,自然是两人相遇相爱,但僧俗不为礼法所容,那女主角爱而不得后又要遁入魔道,男主角拼尽性命不让她遁入魔道,那女主角偏偏就要遁入魔道......这样的故事,剧情梗概像绕口令。陶克婉有阵子很迷,偷偷地看,边看边啜着泪。尤加利从来只帮陶克婉做掩护,极少翻看那些男女痴缠的言情故事。
陶克婉对尤加利存有隐秘的竞争心,这样的句子她会改写用到积极向上的作文里,但尤加利只是随手当做一个故事的批注。偶尔陶克婉连‘尤加利’这个名字都会嫉妒,因为无论怎么相比,它都比‘熏衣草’听上去更酷。别人爱不释手的灵感,尤加利漫不经心就能抓来一大捧,而她又是那样不在乎这个,随手就投掷到空气里去。
但陶克婉的羞愧正在于此,她想超越她的某方面,但手段要磊落。她和她是对手和知己,绝不能是对手和仇敌。
这要至少几年的时光,要几年之后的陶克婉才能理解自己当时病态矛盾的心理。她了然她与尤加利的差别,她为这差别感到愤怒。从我们的角度来看,陶克婉是个典型的想要赢得爱的人。
-----